【引言】
3月2日,CNBC报道,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去世,享年84岁。他的辞世,不禁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位定义了一种管理风格,且这种风格在过去很多年中无数次出现在杂志封面上,还让他成为畅销领导力书籍作者的这样的一个人,到底留给了我们怎么样的精神遗产?
韦尔奇曾在自传中表示,正是受德鲁克的启发,让他带领GE拉开了长达20年的两位数增长的序幕。在他任职期间,通用电气的总市值从140亿美元猛增到4100亿,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仅次于微软。在他的手下,GE变成了一个金融和产业并重的帝国,金融的收入占了GE收入的一半,那段时间真正实现了金融促进产业,产业繁荣支持金融。
GE现任首席执行官拉里•库尔普(Larry Culp)表示,“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具有传奇色彩的杰克是GE的灵魂人物。他重塑了我们公司乃至整个商业世界的面貌。”
2001年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接替韦尔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重创了美国金融业,此时,伊梅尔特大刀阔斧的实行去金融化,回归本业。此举在当时不仅被世人视为企业传承的杰作,更是以经典案例出现在众多商学院的教材中。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伊梅尔特去金融化并没能挽救GE。造成GE衰落的最大原因,业内似乎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GE去金融化后,并没有新的创新支撑点。
从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开始,GE一直引领技术应用的商业化。从早期的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等。实际上,韦尔奇在任期间正值早期创新辉煌的延续。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是,他为GE的股东带来盈利和股息增长。在此过程中,他通过削减成本、撮合交易、借款以及认真培训新一代管理人员,重塑了这家公司。作为GE掌门人,韦尔奇无情地削减营运成本,这给他带来“中子弹杰克”的绰号,因为他每年炒掉绩效最低的10%员工。在他掌舵期间,GE的营收从250亿美元跃升至1250亿美元,盈利从16亿美元跃升至150亿美元,而员工人数从42.5万降至31万。
韦尔奇在GE所取得的成绩,使得他在1981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出的“股东价值”这一概念广为流传,在他是美国商界代表人物的几十年期间,这一口号在美国甚至全球商界盛行。但可惜的是,他在晚年时,摒弃了投资者回报应该优先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观念。
韦尔奇2009年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从表面上看,股东价值是世界上最愚蠢的理念。对于管理者和投资者来说,将收益持续增长和股价稳步攀升作为首要目标是错误的。股东价值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战略……你主要依靠的是你的员工、你的客户和你的产品。”
尽管韦尔奇晚年时候降低对他当年体现的股东至上观念的注重,但不可否认,他依然是一位优秀的人物和杰出的领导者,对企业在国家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韦尔奇从来到GE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官僚体制的挑战者。自从担任总裁,他就着手大刀阔斧地改造通用电气的组织结构,迅速地砍掉大量的中间管理层次,并裁减管理层职位,甚至连副总也难以在这场“扁平化的风暴”里幸免于难。他管理下的GE成为一个扁平化改造的典范。
自从韦尔奇在GE开拓了扁平化组织,此后这一组织形式一直被认为是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不过,曾经作为扁平化组织标本的小米最终也选择转投科层制。而作为中国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我们也很难把华为具体归结为科层制还是扁平化。事实上,这两种组织形式在华为组织架构中并存明显。那么,究竟哪一种架构制度更适于中国公司未来发展?
实际上,“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金字塔式”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
其一,提升企业决策效率。这种管理构架能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使得企业决策层和实操业务层之间的管理层尽量减少,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决策效率,以便企业决策能得到快速的执行。
其二、扁平化管理构架有助于减少各部门协调难、成本高等问题,提升企业内部运作效率。
其三、有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人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无论采取何种管理组织构架,能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责任感就是好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扁平化、无疆界组织管理架构,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员工参与度,让员工勇于发声、乐于发声,集中精力用心干实事的员工增加。
其四、企业能较快适应市场变化。扁平化管理、无疆界组织,企业内部建立高效沟通社区,员工积极参与,高效的企业决策、执行,以便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不过,扁平化管理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由于管理人员管理面过宽,权力分散、难以实施严密管控,并加大对管理层组织、人员的协调负担,由于集体规模扩大,协调一致意见的达成有时变的困难;同时,主管人员的管理面宽、精力分散,尤其是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方面精力分散。
从华为管理模式看难以界定是扁平化还是科层制,华为借鉴但未全面复制扁平管理,体现其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积极调动每位员工参与热情,但也体现华为狼性管理方式,每位员工在华为立足就需要不断发挥潜力、不断创新。
这也正好印证了韦尔奇后来态度的转变。他表示,“他从来无意表明,一个又一个季度地制定并实现利润预期、努力提高公司股价应该是企业高管的主要目标。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股东价值是一种战略的想法十分荒唐,它应该是一种结果,从管理层到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Copyright © 2024 北京沃伦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24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