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后危机时代叠加疫情超预期全球影响,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今年“两会”延迟召开,以及“浓缩”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1994年以来首次没有明确经济增长目标,并将政策关切进一步投射于民生、科技、金融领域。种种定调,都将决定未来政治经济政策的方向和力度。短期看,“六稳”和“六保”成为全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着眼未来,“民富国强”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目标和主方向。
“两会”看点有哪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多事之秋之下,今年中国“两会”的延迟,政府工作报告史上最短等等,这些都将被历史铭记。“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政治经济政策趋势的风向标,那么今年“两会”又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今年“两会”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不设定GDP增长目标。GDP,这个看起来简单的一个数字,却是历届“两会”最为核心的数字。无论是十多年前两位数高速增长,还是近些年的“保8”、“保6”,几乎每年都能围绕着这个数字展开激烈的讨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GDP其背后的特殊意义——经济定调,并决定了其他政治经济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既然GDP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何今年又不设定目标?在超预期疫情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之路布满荆棘,或许政府借势放弃一个具体的数字目标,是更加理性的做法,也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全球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今年中国经济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疫情对国内经济构成巨大冲击;一季度GDP破天荒下滑6.8%,且在历史上缺乏同类型、等量级的可比经验,同时疫情在海外超预期蔓延,对中国外贸构成拖累。这使得今年中国及全球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其次,避免短期强刺激政策带来负面效应。中国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防控,政策实施空间充足,但吸取历史经验,中国需要避免短期过度刺激,扭曲经济结构,经济失衡与局部风险集聚等。可以预见,中国中长期经济健康发展仍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升市场经济效率,释放经济动能,因此政策上,需要保持适度灵活,托底经济增长,为改革营造适宜政策环境。
再次,近些年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弱化“唯GDP论”的思维,但过往每年经济目标的设定,无形中在地方政府有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指标这个问题上形成了“束缚”,不少省份的地方政府的工作仍是围绕招商引资等经济环节展开,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政治经济体制的权责问题。如今,中央政府不设立GDP增长目标,意在为地方政府松绑。
最后,更好聚力“六保”。GDP目标本质就是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服务。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也发生了系统性变化。2020年中国及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仅守GDP目标不仅不科学,也不实际。中国经济不仅要量的扩大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质的提升。考虑到现阶段情况特殊,在确保国内脱贫攻坚等主要社会目标完成前提下,可以适度淡化GDP增长目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性相信会逐步下降,就业等民生会成为更加重要的目标。
“六稳”和“六保”成为全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六保”是中国底线思维,“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突出体现民生保障,这是社会大局稳定基础。国内就业、民生、供应链稳定,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需要稳住民生基本盘。
在疫情有效防控前提下,不误农时,采取积极举措稳定一产,确保粮食、副食品供给安全;协同各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为国内消费转型升级奠定基础;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消费和医药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民生问题的核心关切。一方面,稳定消费不仅对于疫情冲击下托底经济至关重要,消费升级也通过扩展内需对冲相对疲弱的外需。报告强调要稳企业、保就业,意味着保障居民收入成为稳定消费的起点,而通过消费券等措施积极提升边际消费倾向也助力提振行业。另一方面,疫情发生以来,医疗卫生行业不仅事关防范疫情全局,更是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意味着行业重心逐渐从从“量”到“质”、从“治”到“预”,行业整体进一步向好趋势明显。
中国政策展望
疫情超预期全球蔓延,而欧美在疫情未得到有效防控下解禁复工,可能加大疫情二次大流行风险。全球疫情防控与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衰退将对中国构成拖累;并且疫情对全球物流、产业链与供应链构成干扰。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待进一步发力,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为,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强化六保,确保经济、就业稳定;房住不炒的基调未变,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退出,房地产稳是主基调,确保三稳,因城施策;国内释放内需潜力,稳定外贸基本盘。
首先,中国释放内需是关键。由于外需的不可控性,中国处于消费升级阶段,需要释放强大内需潜力;一方面,通过改革等手段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就业;另一方面,适度加大基建(新基建)补短板力度,稳定短期内需同时,提升中国中长期发展潜力。此外,为外贸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融资、物流、产业链与供应链协调,引导外贸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场。
其次,稳房地产仍是主基调,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投资难以出现大幅反弹。中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需要积极培育新经济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避免对房地产发展的长期依赖。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房地产未来发展稳仍是主基调。
再次,货币政策稳健略偏松格局未变,货币政策将增强财政政策配合,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灵活适度,未来进一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主要是:股权、债、信贷。长期看需要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用改革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多渠道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稳定就业。
最后,财政政策仍有望进一步发力。中国有望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水养鱼;适度提升财政赤字率,提升地方政府支持经济财力。
★ 写在最后 ★
由于全球疫情超预期蔓延,中国经济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逆周期调节仍需要进一步发力,确保2020年主要经济社会目标完成。此外,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目前全球面临巨大逆风: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等。中国应坚定改革开放步伐,释放市场潜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器。
关键词:两会 经济
Copyright © 2024 北京沃伦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24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