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申请季|参加AI竞赛是怎样的体验?
 | 
2025-01-03
大家好,我是Grace, 目前就读于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商业分析硕士项目(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Program,简称MSBA), 我是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第一学期我就有幸参加了由史密斯商学院Center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Business和Masters Programs Office 联合举办的商业中的AI案例挑战赛(AI in Business Case Competition) 并获得了同类组别中第一名的佳绩。
谈及这段有趣而又收获满满的经历还得从今年刚开学说起。刚成为一名正式的马大研究生的我,对硕士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开学不久我便申请并幸运地被任命为新一届MSBA 的学生代表,并认识了市场营销分析Marketing Analytics(MSMA),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MSIS),金融Finance (MFin) 等其他硕士项目的学生代表们。大约今年10月上旬,史密斯商学院发布AI竞赛的消息,我立马收到我的美国同学Alexa —— MSMA的学生代表发来的信息:

关于组队

按照赛事规则,每支队伍可以由4-5位不同专业(商科硕士 MS/工商管理硕士 MBA)的同学组成,但相同专业不能超过2位。于是,我第一时间询问了平时与我一起上课的美国同学Megan,我知道她本科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数学(Computer Science + Math),对小组能很好地起到知识互补作用,而Alexa也找到一位她同专业(市场营销分析 MSMA)的同学。由于我还在史密斯商学院的WhatsApp群组里发过组队相关信息,收到非常多同学表达想要一起组队的意愿。我通过LinkedIn搜索并大致查看对方的个人档案,选出一位最适合我们小组的,来自信息系统专业 (MSIS) 的印度同学,他有着软件工程相关的项目经验。
比赛的整体周期并不是很长,在最终展示之前大约10天,小组会收到被分配的具体项目及任务要求。商学院与四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共同创建了四个商赛项目, 涵盖市场, 人力资源, 房地产,  物流的细分领域。这次比赛共有40+队伍报名,响应率挺高的,几乎每3个硕士同学中就有1个同学报名参加,而每个项目会被分配到10个队伍左右。我们小组被分配到房地产的项目,为一家位于华盛顿特区,主要面向政府的小型房地产公司,帮助其用AI 实现网站内容的自动化创建。备赛的那一周,由于大家来自不同专业,课程时间都不同,很难找到匹配每个人的时间段。于是,我们的小组成员几乎每天晚上才能聚在一起讨论与推进项目。幸好,组内每位成员都是比较负责的、容易沟通的,因此项目研究推进地还算顺利。找到合拍的、负责的、领域互补的队友尤为重要。

关于比赛

正式比赛当天早上,我6点不到便醒来了,因为想提前到商学院附近的咖啡店给大家带一些热饮醒神,同时有助于舒缓压力。我们小组的人都特别准时地提前到学校,这样就能在正式路演前再多演练几遍。所有队伍需要带着自己做的展示板在商学院一楼长廊进行路演,给由商学院老师和不同企业代表组成的评委团展示,大约3轮展示后,由评委团从所有队伍中选出最好的8支队伍(分别在每个项目课题中选出最优的2支),下午要到演讲厅进行最终展示。最后再在每个项目中选出最优的1支队伍。

最终展示现场

在每一次的路演后,我们都会总结经验,悉心听取评委的反馈,在下一次的路演中发挥地更好。当然,不出意外的,我的小组获得了我们所在项目的第一名

获奖合照

感悟与心得

在商学院的第一个学期,我好像看见了本科时候的自己,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会参加许多活动(指赛事/项目研究, 非社团活动)。MSBA的第一个学期其实是非常紧张的,伴随着一定的课业压力,参加类似活动会占据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我的心态是如果决定了要参加,我就会认真投入,尽量争取到最好的结果,否则不如不参加,将精力放在本职上。另外,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全新的环境,我一直在尝试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机会去认识与接触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也有助于为未来在职场生涯开始慢慢地提升对不同文化习惯的认知与包容度。这次AI竞赛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写在简历上的获奖经历,还是一次与来自世界不同文明但汇聚在这里的同学,共同走出舒适区,共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Copyright © 2024 北京沃伦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24639号-1